English | 蒙文版
首页美院要闻 → 正文

第十四届中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议第九小组

2020-10-19

2020年10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在永利官网开幕。本界年会以“从北方走向世界——开放视野的跨文化美术史”为主题,围绕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跨文化美术、美术理论与批评、少数民族美术史等六个方面展开交流与研讨。以下推出“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议题的其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小组专家发言。

五、宗教美术史

主持人 张建宇 中国人民大学 副教授

评议人 谢继胜 浙江大学 教授

评议人 熊文彬 四川大学 教授


《七宝施贫儿、甘露施饿鬼图像源流之研究》

四川永利集团304am登录 常红红

以8-13世纪佛教造像中的“七宝施贫儿、甘露施饿鬼”为观察对象,探讨贫儿、饿鬼组像的来源与形成,并重新检讨中国西南与西北地区佛教文化的特殊关联。

作者先探寻了七宝施贫儿、甘露施饿鬼的图像来源。从文本来源看此组像具有明确的经典依据,但从图像来源看千手观音搭配贫儿、饿鬼的对称式组合却并非来源于印度,而是形成于四川地区,并传播至敦煌及云南。学界普遍认为这组贫儿、饿鬼形象并无明确的经典依据,而属中国人自创的产物;其次作者对“七宝施贫儿、甘露施饿鬼”的组像进行了研究。此组图像是表现了时人对于布施的重视,也是千手观音信仰中“增益法”、“息灾法”的形象化呈现,强调的是对人们现世生活的护佑;又通过贫儿、饿鬼与观音的固定组合,研究者进一步阐释了敦煌、云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与四川地区的密切关系;最后千手观音施贫儿和饿鬼图像约晚唐时期从四川传入河西及云南地区并流行,至明清时期仍有流传,成为一个从地方性的图像样式,发展成广为流行的经典性图像的典型案例。



《“素画文殊六字菩萨一铺九身”考——兼论不空与长安大兴善寺文殊阁的营造》

中国永利集团304am登录艺术人文学院  张书彬

结合佛教史料、画论文献和现存文殊造像等材料,从建筑史、美术史及比较宗教学的角度探讨不空主持修建大兴善寺文殊阁的历史情境和弘法意图,综合考证大兴善寺文殊阁内奉敕“素画”“文殊六字菩萨”“一铺九身”以及“阁内外壁上画文殊大会圣族善(菩)萨一百四身”的造像艺术手段、造像样式、尊格及佛典理论依据等,揭示此佛教建筑的空间营造、像设和政渝推行方式对东亚地区佛教传播与发展的影响。

作者通过对不空三藏与大兴善寺文殊阁的营造论述和探寻“文殊六字菩萨”的经典来源,研究何谓“素画”以及“一铺九身”是不空与五台山文殊信仰的考证推测。由此得出了三个结论:一、素画是指绘塑结合的技法,也就是塑画。“素画文殊六字菩萨一铺九身”应指的是以绘塑结合技法制作的一组以六字文殊菩萨为主尊的造像组合,亦是大兴善寺文殊阁内的主要造像。二、“六字文殊菩萨”出自《六字神咒经》《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佛说陀罗尼集经》等佛教经典。三、“一铺九身”像可能是六字文殊信仰和五台山文殊信仰的配置组合,调和了唐代宗从五字文殊至六字文殊信仰转移的进程。



《加拿大藏“平阳府”道教壁画的再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刘科

以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怀履光主教厅内展出的两幅巨型道教壁画出发,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及分歧所在,首先通过图像细读,排除了该壁画为佛教壁画的意见。继而对壁画原来所属寺观、六位主神中着装的主尊身份、壁画性质进行讨论。从该组壁画与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之间的相似性出发,推测该组壁画可能出自与永乐宫关系密切的纯阳上宫。

在元代取代了宋代四帝二后结构中的圣祖。现存两卷白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与《朝元仙仗图》、龙山石窟造像、平阳府壁画与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显示了宋代以来朝元图的主神身份变动以及图像性质的内在变化。除主要神祗外,附属人物的身份也有所改变。



《嘉德本“成实论”写经考辨兼及南北朝信仰与图像的互动》

中央永利集团304am登录 副教授 郑弌

2019年嘉德春拍“无尽意——敦煌遗书及佛教典籍专场”出现了传为敦煌遗书、题为梁天监十六年(公元517年)比丘惠谛写本《成实论》卷二写经一卷。作者以《成实论》写本的个案为研究对象,或可略微窥见两重微妙的对偶关系:南北朝对此论所持立场及理解的差异;南北朝造像的信仰语境中大乘与小乘的互渗。《成实论》出脱于有部,博取诸部所长,意向大乘,隋吉藏称其“遍斥毗曇,專同譬喻”;然其所论人法二空,终不同于大乘空亦复空。正是在对毗昙旧说的批判中,《成实论》发展了声闻乘对法空的理解。如果嘉德本写经确为南朝北流河西的敦煌遗书,或可视为南北朝信仰与图像演进与转型的一个微妙例证。